视觉感受能感受到自然界的真实和神秘莫测。自古以来,造型艺术从不违背自己的视觉从而积累了迄今为止几乎全部的知识和经验,(据科学家说人类的知识来源大多数来自观察)从而形成了中外不同的艺术传统,艺术在不断完善和成熟的同时,也变得日益专业化,才有了专门从事艺术创作的艺术家。艺术家是掌握这些文化成果较多的特殊的人群。艺术由此才成为一种职业。
如果艺术不能表达人类视觉所感知的共性,艺术家还有什么存在的必要。艺术表达的共性要求所需要的系列的知识和能力,才是艺术家之所以是艺术家的基本理由。
艺术的个性绝对是必需的,但是这种个性不能废除共性的要求,违反人类视觉规律的形象只会成为人类自己的视觉感知障碍。创新是对传统的发展,创新离不开传统这块坚实的基石,只有在传统的基础上,创新才成为可能。只有对传统有着精深透彻的了解,才有可能改进传统中的不适应当今世界的东西,改进传统中于今不当的内容,才是对传统的发展,才是真正的创新。久违了的人类幼年时期的涂鸦和童真,虽然让人感到新鲜甚至震撼,但那不是新而是童年的不成熟,把不成熟当成新而抛弃传统,恰恰是倒退,是文化的萎缩,是对人类艺术的反动。
强调个性过了头,实质上是把人类社会退回到群居生活以前的动物时期,物极必反的道理,看似神秘,其实就是这么简单。
共性是要求,个性是风格。风格的确立不能破坏人类视觉的共性标准,个性的张扬必须受到共性的制约,否则新奇是可能的,但同时就把自己变成了“另类”。何谓另类?那就是和人类不同,就是非人类了。就不属于人类文明了。比如人人都长两条腿站在这个世界上。你生三条腿,绝对是刺激人的眼球,绝对新奇,但是就是非人了,不是吗?
所以传统还是要的,技术还是要的,形象还是要的,规律还是有的,不受制约的创造是不行的。所谓天不变,道亦不变,就是这个道理。那如果天要是变了呢?等到地球不在绕太阳转了,月亮被别的星球俘虏了去,太阳变成了地球的卫星,天就真的变了,这个道理也就变了。那一天我是看不到了,你或许能够看到?我不知道。
就此打住,不说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