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软环境:动漫产业的温柔富贵乡
曾有动漫界资深人士将长三角动漫产业比作一个报社,认为杭州可能是最好的编辑部,苏州将是最好的印刷厂,上海则是最好的发行部。
的确,动漫是注意力经济时代的产物,属于文化娱乐产业,受经济影响非常大,上海成为动漫者们的聚集地和发行部也就不足为怪了,但上海却并非只是一个发行部。
“我们这里把动漫看得比什么都重要。”不久前,上海张江高科(技园区内的一家动漫企业收到了一封邀请信。这封来自华南某动漫产业基地招商部的信中还保证:如果张江这家公司能够搬到该动漫基地,“上海能给的优惠政策,我们都有,上海没有的,我们也有”;“至于你们要多大的办公室,自己来选”。
这样“热情洋溢”的邀请信,对于上海的动漫企业来说已经是“耳熟能详”。由于近几年动漫产业逐步被一些城市划归为重点发展行业,上海原本就较为成熟的动漫企业正成为各大城市争抢的对象。
学不走,就挖走
上海漫唐堂文化传播有限公司是总部设在上海的知名动漫企业,该公司创始人唐庆清告诉《第一财经日报》,“这在动漫行业其实已经不是什么稀罕事,我们公司也曾受到多个城市的邀请”。
一直以来,上海就以其丰富的人才资源,周到的政策支持占据着中国动漫产业的高地。上海的动漫企业及人才迅速发展壮大,但正因为这样的成熟资源,上海成了众多进军动漫产业的城市的挖角目标。
如今,在上海大大小小的动漫展会和论坛上,除了参加的企业与观众外,人群中多了外地城市的招商大军。他们一方面抱着来上海学习发展经验的目的,另外,就是和企业建立关系,以便合适的时机,这些企业可以投入他们的怀抱。
“如果学不走,就想办法挖走。”这是不少外地来沪观摩上海动漫产业发展的同行私下常说到的一句话,在他们眼里,上海拥有动漫产业发展的诸多先天优势,如果他们在短时间内不能获得这些优势,那么,最好的办法就是把上海成熟的动漫企业和人才请到他们那里去落户。
“我们发现,招动漫企业丝毫不比招外商容易,”一位在沪招商的外地动漫基地招商人员对记者如是说,“但当地政府看中了要重点扶持的动漫行业,所以资金往往是第二位考虑的问题”。
“现在,就是要先把他们拉过来,哪怕是开个办事处也行。”这位招商人员说,只要能过来,什么条件都可以谈。
在如今节能降耗的大背景下,对于一个城市而言,能够找到一个政府可以重点扶持的行业确实不容易。
动漫产业所具有的无污染、产值高的优点,为众多城市所青睐。例如,网游动漫产业已经纳入广州市“十一五”科技和高新技术产业以及文化发展规划。广州要在五年的时间里,实现全市网游动漫产业年均45%左右的增长,2010年产值达到约70亿元。
为此,广州市除了给网游动漫类企业税收优惠政策,广州市科技局还将设立专项资金,重点支持战略性、原创性和基础性的创新活动以及重大产品的研究开发,支持建立网游动漫产业公共研究开发平台。
华东地区也强势发展动漫产业。在各地政府的大力宣传下,这个行业的企业就成了稀缺资源,“在动漫方面有一点点基础的公司都牛得不得了,”上述招商人员对《第一财经日报》记者表示,而不少城市的竞相争抢又抬高了他们的身价。
据了解,紧邻上海的常州国家动画产业基地自去年6月组建以来,已有超过45家企业先后入驻,而这当中,就有一些企业由于常州的条件更为优惠而放弃了上海。
长三角动漫躁动
在常州背后,则是整个长三角地区动漫产业的群雄割据。2004年,国内首个“国家动漫游戏产业振兴基地”在上海诞生。在随后一年里,长三角地带崛起了多个动漫产业基地。由国家广播电影电视总局、科技部、文化部、新闻出版总署审批的20家国家级动漫基地中,长三角一地就独占11家。
密集的动漫基地、接二连三的动漫展会、较为完整的产业链条……在振兴国产动漫产业的呼声中,长三角几大城市正在抢占属于自己的“动漫高地”。
去年国庆长假,来自35个国家和地区的1500多家动画机构代表齐聚2006中国(常州)国际动漫艺术周,展出各自的看家之作。此前,规模世界第三、国内第一的“ChinaJoy”在上海举行,而首届中国国际动漫节也在杭州正式上演,动漫高地之争俨然延伸到了漫展之争。
各地政府在扶持政策上也做足了文章。江苏省已经着手制定了《关于江苏动漫产业发展的若干意见》,意见称:到2010年,江苏动漫产业收入将超过100亿元,并打造20家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大型动漫龙头企业,培育100家专业性强的中小型动漫企业,创造一批具有江苏文化特色和国际影响的动漫作品与品牌。
江苏也将设立动漫产业发展的财政专项引导资金,主要用于支持在江苏省内注册的动漫企业。其中就明确表示,“企业凡原创性动画影视作品,在中央台、江苏台播出二维动画片,由省级专项资金按每分钟给予千元左右的奖励;在地方台(地级市以上)黄金时段播出的,由市政府专项资金给予奖励;三维动画片给予加倍奖励。”
竞争无疑会加快动漫产业的发展速度,但是如此临近的城市出现的同质化竞争却让长三角城市在动漫产业的资源变得分散。
唐庆清一直在观察长三角的动漫产业发展,她认为,“长三角拥有全国动漫产学研将近40%的资源,但目前的动漫产业却没有有效的形成城市之间的错位竞争和合作”。
“各个城市都想发展自己的动漫原创,但很明显,有些城市不具备这样的条件。”唐庆清说。
有专家表示,避免“同质竞争”,已经成为长三角各城市行业合作的共识。而具有资金、展会条件、播出平台、强大市场、优良文化背景、高度接受能力以及人才优势的上海,应该担负起地区甚至全国范围内的资源整合和协调作用。
共2页: 1 [2] 下一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