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访西泠印社副社长陈振濂
一百多年前,四位杭州雅士在西子湖畔的孤山上,创办了一个研究金石的学术团体,这就是西泠印社。“百年西泠,千年印学”,西泠印社久享“印学殿堂”、“天下第一名社”的盛誉,在海内外文化艺术界声名远播。昨天,浙江大学艺术学院院长、西泠印社副社长陈振濂参加了文博会深圳古玩城分会场的开幕式,记者对他进行了采访。
记者:西泠印社是第一次参加文博会,请问你们带来了哪些展品?深圳这座年轻的城市举行如此大规模的文化盛会,您对此有何评价?
陈振濂:“文博会”期间,西泠印社篆刻艺术展将展出印社112名社员的400余方篆刻作品,“西泠印社青年社员篆刻精品展”在国内巡回展出时引起了充分的关注,代表了我们印社里中青年社员最精心的杰作。同时,我们还将举办以《边缘断想》为主题的篆刻艺术讲座及西泠印社学术座谈会。
文博会打造了一个很好的文化交流平台,深圳文博会的规模气势之大、档次之高、参加人数之多都出乎我的意料,连日来,我和各省的文化界朋友交流时谈及文博会,不少人都说要来深圳参展,深圳的文博会吸引这么多人参加,也说明深圳这座城市对文化的投入和关注。我认为,文化发展得好可以依托两个条件,一个是传统文化的积淀,一个是对当代文化建树的敏感捕捉,深圳在第一点上没有优势,但在第二点上的优势很明显。传统文化发展必须积淀,需要时间,如北京、西安、杭州的传统文化就很深厚,但现代文化发展中,历史积淀不是唯一的因素,在网络时代,因为信息沟通很快,一个地方的开放程度将决定其文化发展的程度。深圳作为经济特区的开放程度,就是深圳发展文化的最大优势。此外,深圳的地理位置也决定了它对外文化交流的优势,深圳完全可以将这种先发优势化为一种文化强势。
记者:深圳经过多年的发展,在文化方面也取得了不少的成就,请问您对深圳未来文化的发展有什么建议?
陈振濂:深圳要打造良好的文化交流平台,需要积累多方面的文化成果。我觉得深圳除了发展目前的优势文化产业,其实还可以在两个方面继续探索。其一是中国玉方面,我参观了深圳古玩城的卓玉馆,古玩城已成为国内最大的玉器市场,卓玉馆里的玉器具有很高的欣赏价值,深圳可以发展成为中国玉器的集散地,挖掘博大精深的玉文化。其二是印学,深圳有5、6位西泠印社的社员,都具有一定的功力。方寸之间乐趣无穷,希望这几名社员能进一步带动篆刻在深圳发展。此外,我还建议深圳能多培育自己的文化品牌。
记者:大家都留意到,2008年的 北京奥运会将以一方鲜红的中国印作为昭示天下的会徽,您怎么看待这枚特殊的中国印?
陈振濂:这个中国印的标志刚评选出来的时候,很多篆刻家对它的评价不高,认为它有种种不足。但是,在我看来,这是非常了不起的,它为普及中国印学,立下了多大的功劳!这个印的好坏其实本身已经不重要了,重要的是这个理念传达出去了,让许多人知道其实象征中国文化的标志是一个中国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