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画廊的全生态报告

艺术市场分析研究中心
课题负责人 赵力
      进入21世纪以来,中国画廊业随着中国艺术品市场的整体性发展,越来越彰显出其重要的意义。但是作为中国艺术品一级市场主体的中国画廊业,长久以来一直处于“边缘化”的状态,这一现实至今仍未有彻底地改观。在中国文化部艺术市场司的热情支持下,在上海春季沙龙的积极帮助下,8月至9月期间本中心通过问卷调查的方式逐步对北京、上海两地的画廊进行了实地调研,从近百个调研案例中抽取了60份问卷作为我们分析研究的样本,调研结果在一定程度上真实地反映了以京沪两地为代表的中国画廊业的发展现状以及地区性的差异和特点。

      北京地区的画廊生态

      分布情况分析
      北京画廊业近年来的最显著特征是形成了相对集约化的经营态势,从分布情况来说有几个比较集中的经营区域:1.北京市朝阳区酒仙桥路4号的798艺术区;2.北京市朝阳区草场地村319-1艺术东区A区;3.坐落在北京市朝阳区的来广营东路的索家村和费家村。正在形成中的区域还包括南三环外的观音堂以及通州区的宋庄。


      85%的画廊经营者认为,相对集约化的经营有助于形成统一的形象与品牌;90%的画廊经营者则认为,这样做的好处在于可以推动行业内的相互沟通与协作;76%的画廊经营者认为,艺术区的出现更容易引起社会性的关注,更大程度地满足了消费者的不同需求,有助于潜在的消费者了解艺术发展的现状。

      区位优势分析
      北京画廊业的发展有着诸多的优势。
      1.北京是中国的首都,是中国政治、经济、文化中心,尤其是北京即将在2008年举办奥运会,这将会进一步确立北京在全国乃至世界的区位优势。而进入21世纪以来,地区经济持续快速的发展无疑也进一步带动了地区画廊业的蓬勃发展。调研结果显示,有98%的北京地区画廊经营者对在2008年之前的自身发展充满信心,有86%的北京地区画廊经营者则对中国画廊业的远期发展表示出乐观。

2.85%的北京地区画廊经营者认为,选择在北京开设画廊的原因之一,即为该地的艺术资源极为丰富。北京既是全国最著名的美术院校、美术研究机构、美术创作机构的聚集地,也是各地画家通常的云集之所。而在艺术品市场日趋成熟的当下,北京的政治、文化、经济诸领域的区位优势更催动了优秀艺术家的大量流入聚集。这种局面的形成,一方面使得画廊与艺术家的联系更为简便,一方面也为艺术家与画廊双方的互动与选择留下了更大的余地空间。

购买力分析
      北京地区画廊买方市场的人群构成丰富,近期的购买力有显著提高的趋势。
      1.调查结果显示,90%以上的北京地区画廊以经营当代性艺术品为主。其主要客户仍以海外机构为主,其次为私营机构和国营机构,比例依次为91%、35%、26%。画廊经营者普遍表示,在3年前北京地区画廊的客户中海外机构和个人的购买份额占到了70%-80%,而目前的趋势是国内私营机构、国营机构和个人正逐渐成为购买艺术品的主体,2004年至2005年间这一部分购买力的增长速度尤其明显,15%的画廊表示他们的客户构成甚至已经为100%的国内购买,在一些外资画廊的客户构成中,国内买家的人数比例也有明显增加。


      2.调查结果显示,在画廊购买人群的职业构成较为复杂。其中以从事金融业、证券业、房地产、制造、贸易、传媒的人群为最主要的购买群体,医生、律师、影视明星、歌星、职业管理人等专业人士为其次。具体比例是国营单位负责人14%,海外机构负责人71%,私企负责人43%,职业管理人19%,医生19%,律师38%,房地产商52%,金融界人士67%,其他33%。


      3.调研结果显示,国内买家购买艺术品的价格承受能力近期也有明显提高。53%的画廊经营者认为,5万以下的定价是目前北京地区画廊最容易销售的价位。75%的画廊经营者认为,目前北京地区买家最高的平均承受能力在10万元以下,国外买家的平均价格承受力在20万元以下。


      4.调研结果显示,虽然40%的北京地区画廊仍处于年销售额50万元以下的经营规模,但已经有20%的画廊年销售额在50万元-100万元之间,20%的画廊年销售额在100万元-300万元之间,更有20%的画廊年销售额已经达到了1000万元以上。


经营形态分析
      北京地区画廊的经营形态日趋多样化,这在一定程度上丰富了整个行业的外观,拓展了画廊的功能与意义。归结起来,有传统意义上的画廊,通常通过与艺术家签约而成为艺术作品的代理机构,如北京的红门画廊;有兼具展示销售与收藏沙龙双重作用的经营机构,如北京的尚艺术中心;有与国外机构合作,本身并非纯粹意义上的画廊,如北京的艺术文献仓库;有除经营艺术品之外,积极承办各种商业活动的,如798艺术区的时态空间画廊;还有的画廊把餐饮和画廊经营加以有机结合的,如四合苑画廊。


  
      问题与挑战
      通过此次调研,我们发现北京地区画廊在发展中主要遇到的问题有:
      1.画廊经营项目单一,经营区隔与特色尚未形成。调研结果显示,北京地区的画廊有90%以上经营定位为当代艺术,画种也主要集中在油画,而雕塑、版画、图片、影像、装置等领域很少有画廊涉及。经营项目的高度重合,一方面导致画廊在目前整体艺术市场中所占份额过小的现象仍未得到有效扭转;一方面使得大多数画廊的定位不清,特色不明。例如北京798艺术区里的百年印象画廊以摄影作品经营为特色,北京新梓堂以名家复制版画为主打,皆形成了一定品牌,聚合了不少人气,并取得了不俗的营销业绩。


      2.对新的艺术资源和有潜力的艺术家挖掘得不够。调研结果显示,北京地区的画廊签约代理和合作的艺术家有很多是相互重合的,做那些已经在市场上有名气的艺术家似乎成为一种普遍的热衷。这种相互的重合不仅会引发画廊间的恶性竞争,同时也会造成艺术资源得不到充分尊重、新艺术资源无人问津的困境。

+1
1
发表评论

墙画图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