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月的北京春风奕奕,绿意盎然,在后海这片铺陈着古老京味和悠久历史的地方,更容易让人们回忆起充满温暖和快乐的旧时光。2011年4月23日下午1点半,在北京后海的会贤堂,视觉中国携手中央人民广播电台、央广江通,邀请权威专家共同策划的“小喇叭的昨天、今天、明天”—“小喇叭”经典新生专题研讨会温馨举行,到场嘉宾和设计师纷纷从各自的角度谈论了对小喇叭的印象和对小喇叭未来的展望,并分享了自己跟小喇叭有趣的故事。整场活动充满了怀旧愉悦的氛围,或感动,或欢笑,或怀念,或憧憬,在拥有者无穷娱乐方式的今天,再次让我们找到了曾经最纯真最温暖的儿时记忆。
复古玩具、复古海报将活动现场带入七八十年代
小朋友们为小喇叭创作的作品以及儿时的玩具成了最抢眼的展品
签到台为大家准备的酸三色、大白兔、无花果唤起了无数儿时回忆
中午刚过,设计师们就陆陆续续来到现场,我们为大家准备的作业本、红领巾、酸三色、大白兔和无花果等,将大家的记忆拉回到七八十年代,重温儿时的美好愉悦时光。
整个活动分为三大部分,现场嘉宾和设计师分别从小喇叭的“昨天,今天和明天”,就小喇叭的回忆,目前的状态以及未来发展方向,从各自的专业角度阐述了不同的理念和见解。随着小喇叭主题曲的响起,第一阶段的活动开始了,中央人民广播电台中国之声专题部副主任的李晓冰主任,SHTYPE字研所创始人潘剑锋曾任麦肯光明设计部主管,智威汤逊设计总监潘剑锋先生,中央民族大学艺术设计专业讲师,阿狸作者徐瀚分别跟我们分享了他们对小喇叭的回忆和故事。
为小喇叭服务了近30年的李晓冰老师对小喇叭的回忆让我们充满感动
潘剑锋先生作为小喇叭的第三代听众分享了自己跟小喇叭的故事
徐瀚作为80后的听众代表发表了自己对小喇叭的看法
让我们意外和感动的是意外路过活动场地的,来自武汉的冯奶奶,当她得知今天活动的主题,忍不住告诉我们她就是听着小喇叭长大的,从小就听孙进修爷爷讲故事,说着说着就唱起了小喇叭的主题曲。当她说到“小喇叭不仅是一档儿童节目,更重要的是教会我们做人,做个善良的人”时,我们看到冯奶奶的眼眶泛红,现场观众都被冯奶奶的热情和对小喇叭的热爱所深深打动。
来自武汉的冯奶奶
活动第二阶段我们请到了中国传媒大学教授、动画学院院长路盛章教授,中央电视台.央视动画导演、制片人陈家奇导演,中华女子学院幼教学院副院长,儿童语言教育专家吴有珍老师,创意分子(北京)广告有限公司创意总监、回忆回力策划人曹峰先生,台湾富邦电视、MOMO亲子台创始台长陈瑞桢先生共同为我们分享他们对小喇叭现在发展情况的感受和创作小喇叭形象的注意事项和建议。
路盛章教授从动画角色的创意方面给设计师们传授了很多实用的方法
吴有珍老师从育儿专家角度分析了受众的儿童的心理和喜好
陈瑞桢先生从台湾儿童广播的现状与小喇叭的悠久历史做了对比
陈家奇导演从动画传承的角度发表了自己见解
曹峰现成从品牌重生的方面阐述了自己的观点
嘉宾们热烈的进行讨论
小喇叭的明天环节,嘉宾们在题板上写出对小喇叭未来发展的期许
现场观众爆满,有些被论坛吸引来的观众只能站在门口
台下有年轻的80后也有白发苍苍的老听众
接下来的设计师与嘉宾互动环节将整个论坛带向了一个高潮,设计师分别从自己对小喇叭的见解无论是怀旧还是时尚,与嘉宾进行了热烈的讨论,现场气氛活跃,欢笑阵阵。
北京的设计师刘志坚从一个父亲的角度解读了现代儿童喜好的感受
来自清华大学的研究生秦龙向我们展示了他的作品
特意从江苏扬州驱车前来的警花设计师王洁表达了自己对小喇叭的感情
热心设计师通过描述绘画出小朋友心目中的小喇叭形象
作为本次大赛年龄最小的参赛者来自北京的王梓羲小朋友说出了她心目中的小喇叭的样子
热心设计师朱宇辰、小朋友王梓羲、警花王洁合影
活动结束后热心设计师与嘉宾们进行交流
嘉宾为现场观众留下签名和寄语
到场嘉宾与部分设计师合影留念
温馨愉悦的三个半小时很快就过去了,整个活动在大家的恋恋不舍中结束,活动中嘉宾们的精彩发言和来自不同领域却同样热爱小喇叭的设计师们,让我们感受到在物质文化飞速发展的今天,最纯真最感动的童年回忆虽然短暂,却是我们每个人内心深处最最难忘的怀念。回到“小喇叭卡通形象征集大赛”中,让我们感动和感触的作品也层出不穷,你的作品是否也一样有着让我们感动的细节?更多精彩作品敬请继续关注“小喇叭卡通形象征集大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