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当被问及纸芝居的前身是什么,很多人都会说纸芝居就是连环画、影像画或是图片画等等,在这里我就不一一举例来说了;其实纸芝居的祖先即可以说是连环画,也可以说是影像画;不过我却认为纸芝居的前身是“立绘”。
-舞台上的“立绘”表演形式
把登场人物画在纸上,然后把所画的人物剪下来,留下其余空白的地方,这样的一种绘画方式被叫做“立绘”。之后将这片空白地方涂黑,作为整个舞台的背景,这样更能突显登场人物。
很像“皮影戏”的纸人偶
把剪下的纸人偶粘在木棒上,通过人为的操控使之活动起来。正因为是由纸人偶所演绎的戏剧,所以被叫做“纸芝居”。(颇似我国西南地区的“皮影戏”,因此纸芝居可以被解释为由纸人偶所做成的戏剧)
街头纸芝居
每当有庙会的时候,“立绘”作为街头杂耍是最受观众欢迎的表演形式之一,所以也有人将之称为“街头纸芝居”。与“立绘”相对的“平绘”出现于1930年(昭和5年)。平绘是把登场人物与背景全都画在一张纸上,这也就是现在“纸芝居”的风格。
一点也不夸张的说,“纸芝居”文化是由于“平绘”这种街头纸芝居表演形式的出现才逐渐发展起来。所谓的“街头纸芝居”,有点像曾经流行我国京、津两地走街串巷“拉洋片”的;在还没有电视机的时候,非常受孩子们的欢迎。但是也有人认为并不提倡“街头纸芝居”这一街头文艺形式。为什么呢?因为他们认为街头卖艺会妨碍交通;卖的零食小吃也不卫生;其表演的戏剧没有教育意义……无可否认,的确也有这样的一面,但让孩子们沉迷其中的|“街头纸芝居”确实有其独特的魅力。
后来,“纸芝居”作为一种演绎方式被其他领域广泛借鉴、应用。伊斯兰教在传教的时候;佛教在传授佛经的时候都会利用“纸芝居”这一形式。此外,还制作出了专门面向幼儿的“纸芝居”。由此,“纸芝居”渐渐地成为了一种教育方式;不仅孩子,就连大人们也开始关注“纸芝居”了。
随着时代的变迁,战后立绘、平绘、街头纸芝居、教育纸芝居等蓬勃兴起,出版界意识到这是个巨大的商机,于是,纸芝居开始走向更大的发展舞台。被印刷出版的多为教育“纸芝居”,所以将其称之为“印刷纸芝居”或是“出版纸芝居”。
出版纸芝居已经很接近今天的动漫形式
“街头纸芝居”对漫画和长篇连载的连环画也产生了很大的影响,随着电视机的普及,“街头纸芝居”渐渐消失了。现在也有人表演“街头纸芝居”,在表演活动中,很多人都感慨道:“好怀念从前那个街头纸芝居的时代啊!”“教育纸芝居”致力于战后教育方面,出版了各种教材,其中有关于历史、传记和文学等方面的。另外,图书馆、书库中也有很多关于“纸芝居”的资料,可供借阅。
令日本人怀念的“纸芝居”蕴藏了一个时代的记忆
现在,“纸芝居”的题材越多样化了。如果从电视机出发,开创“家电纸芝居”的话,或许其市场会比较狭隘,但只要不停的开创可以做成“纸芝居”的事物,那么“纸芝居”的历史就会永远流传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