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久前,第四届中国国际动漫节在杭州举行,曾经参加2005年首届中国国际动漫节的动漫企业,如今一半以上已经无影无踪。广东动漫游戏产业研究中心主任张新雄对这个行业现状的评价是:“80%以上中小企业生存艰难,其中一大半徘徊在死亡边缘。”
然而,令人欣喜的是,常州的动漫产业却越办越红火。
常州国家动画产业基地管委会主任蒋献国告诉记者,该基地作为国家广电总局首批命名的国家级动画产业基地,仅用3年时间就吸引了境内外120多家企业入驻,数量位居全国动画产业基地之首。常州在国家广电总局立项的原创动画题材已超过100部,已经制作完成的有21部,今年有11部动画片成功走向了国际市场。
常州动漫产业基础薄弱,2005年以前,动漫企业几乎为零。近几年来,常州市看准了这一“朝阳产业”,下大力气重点推进。2004年,常州市委、市政府就委托华东师范大学制订动漫产业发展规划,与文化部对外交流中心共同举办了中国(常州)动漫艺术周,在全省率先拿到“国家动画产业基地”的牌子;2005年成立了市动画产业发展领导小组,组建了国家动画产业基地管理中心,出台了扶持动画产业发展的优惠政策;2006年又在全国率先成立“国家动画产业基地管委会”,加大了动漫产业推进力度,提出了在高新区和武进区分别推进动画基地的思路;2007年提出了招商选资、做大做强动漫企业的要求;2008年及时提出了“重心下移,市区联动”的决策……“先人一拍”的决策,为常州动漫产业发展抢得了先机。
常州还用3年时间筹措5000万元,建立了“动漫专项资金”,对重点企业加以扶持,同时对优秀企业采取重奖政策。一批原创能力比较强、制作规模比较大、市场运作水平比较高、发展潜力比较好的核心动漫企业,纷纷转向常州。一条完整的动漫产业链正在常州动漫基地形成。
常州动漫基地把原创作为立身和发展之本。为帮助企业选准优秀题材,基地聘请了境内外50多名动漫专家,组建了“动漫题材专家咨询委员会”,把好题材关。每年在全国范围内开展一次动漫题材征集活动,从中筛选出好的题材,推荐给动漫制作企业。每年对基地企业上报立项的动漫题材,聘请有关专家进行评估咨询,为动漫企业生产制作提出建设性意见。一旦企业做出样片,基地又请有关专家,从形象设计、制作质量、市场营销等方面,进行全面综合评估,努力做到在原创动画制作前、制作中以及各个环节进行跟踪,为企业出谋划策,保证了作品的质量。
目前,常州基地已有16部原创作品获得各类奖项31个,有6部动画片被广电总局评为优秀动画片,有1部动画片获国家精品奖,有1部动画片获省“五个一工程奖”,有3部动画片获省精品奖。
为了使作品效益最大化,今年8月,常州建成了动漫衍生产品研发、生产基地,并全面对外提供服务。基地还在常州文化城租用了数百平方米的动漫衍生产品销售窗口,凡基地企业研发的衍生产品,两年内可免费在“窗口”展示,以扩大市场知名度。目前,有10多部动画片开发了上百个品种的衍生产品,并已在市场上销售。